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西方广告语言中的心理暗示 收藏
西方广告语言中的心理暗示

西方广告语言中的心理暗示

作     者:高岩松 GAO Yan-song

作者机构:长春工程学院外语学院长春130012 

基  金: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GH12217) 

出 版 物:《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angchu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 卷 期:2013年第14卷第3期

页      码:58-61页

摘      要:心理暗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它很容易被忽视,但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积极的暗示容易使人们更加自信,而消极的暗示使人郁闷。广告的最大作用是心理暗示。广告创意者通过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本文以关联理论为框架,从双关,想象与联想,情感理论和言语功能等方面分析西方广告语言对中国消费者的心理暗示,并总结出如何利用现有的知识,尤其是文化知识,将表面意义转化为实际意义,并真正领会广告的内涵。

主 题 词:广告语言 心理暗示 跨文化交际理论 关联理论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 0303[法学-社会学类] 050102[050102] 03[法学] 030303[030303] 05[文学] 

D O I:10.3969/j.issn.1009-8976.2013.03.018

馆 藏 号:203304255...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