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公共性及其发展方向 收藏
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公共性及其发展方向

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公共性及其发展方向

作     者:赵艳喜 

作者机构: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 山东省艺术研究院 

基  金:文化部文化艺术研究项目<公共性视域下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6DH72)的阶段性成果 

出 版 物:《文化遗产》 (Cultural Heritage)

年 卷 期:2018年第4期

页      码:24-30页

摘      要:作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区域性整体保护的一个创举,我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基于公共目的和公共利益建设,由政府主导,利用公共资源,强调民众参与和民众共享建设成果。这使其超越单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共属性,呈现出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意义上的公共性。"公共性"可以视为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根本属性。近年来,各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已经在公共性维度下开展了诸多工作,在公共性理念共识、公共性的过程建设和公共性的成果共享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绩,但也仍存诸多不足和空白。进一步考察可发现,我国现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的不完善极大限制了文化生态保护区公共性的有效实现。以此,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科学建设尚需进一步完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充分尊重和发挥民间公共性的作用,搭建充分调动社会参与的公共机制和平台,真正实现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果的民众共享。

主 题 词:文化生态保护区 公共性 融合共建 

学科分类:05[文学] 0503[文学-新闻传播学类] 

核心收录:

D O I:10.3969/j.issn.1674-0890.2018.04.004

馆 藏 号:203304737...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