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文革”期间乐曲创作的特点及其得失——基于唱片的研究 收藏
“文革”期间乐曲创作的特点及其得失——基于唱片的研究

“文革”期间乐曲创作的特点及其得失——基于唱片的研究

作     者:陈伟 

作者机构: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200234 

基  金:上海师范大学艺术学重点学科项目(编号:A-9103-17-065405) 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项目 

出 版 物:《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 卷 期:2018年第20卷第4期

页      码:356-361页

摘      要:仅以"文革"期间(1966~1976年)中国唱片所录制的乐曲作品(不包括歌曲)为研究对象,概括出"文革"十年乐曲作品的主要内容:歌颂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及社会主义祖国;歌颂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军民团结;在"革命"的名义下鼓励各行各业抓生产建设;歌颂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移植于其他艺术体裁优秀作品的乐曲;国际化题材的乐曲作品。"文革"期间乐曲作品在音乐文化建设上的美学特点是:对各种乐器没有门户之见;对各种曲式没有刻意的褒贬偏见;对演员在使用上基本没有类别性歧视;乐曲作品的专业性使"文革"期间音乐文化的建设具有自身的美学标准,并不完全被"政治性"所左右。这些乐曲作品之所以比较成功的原因在于:在思想性与审美性之间取得平衡;在专业性与群众性之间取得平衡;在引领性与普及性之间取得平衡。当今形势下,我们应以史为鉴,继往开来,努力使我国社会主义新文化真正成为中华民族崛起的重要标志。

主 题 词:“文革” 乐曲 乐曲创作 唱片 音乐审美 音乐文化 

学科分类:13[艺术学] 1302[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类] 

D O I:10.3969/j.issn.1009-3699.2018.04.002

馆 藏 号:203305073...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