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砂岩型铀矿地浸开采过程中电法勘查技术的应用 收藏
砂岩型铀矿地浸开采过程中电法勘查技术的应用

砂岩型铀矿地浸开采过程中电法勘查技术的应用

作     者:何柯 赵远程 李建华 王刚 叶高峰 HE Ke;ZHAO Yuancheng;LI Jianhua;WANG Gang;YE Gaofeng

作者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100083 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北京101149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2600 

基  金: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院长基金项目 

出 版 物:《现代地质》 (Geoscience)

年 卷 期:2018年第32卷第4期

页      码:850-862页

摘      要:原地浸出采铀是一种利用砂岩型矿层对水的渗透性,采用注、抽液孔向含矿岩层注入"溶浸液"和抽取"浸出溶液"而获得铀的先进采矿技术。研究井场下方"浸出液"分布范围,不仅能掌握矿体的被覆盖程度和矿床开采率,且对于地下水体污染监控具有重要意义。对内蒙古二连盆地某铀矿地浸开采试验基地进行电法勘查,以对铀矿地浸开采过程进行监测试验。具体采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CSAMT)和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对试验井场进行探测试验。试验区以抽孔为中心布设一个18×18的测网,测网的线距和点距均为10 m。电法探测试验时,对穿过抽、注井的5条纵向和4条横向测线进行了CSAMT观测,并对全区进行中间梯度激发极化测量。经过数据处理和反演得到了中梯装置视极化率平面等值线图及CSAMT二维电阻率模型,并结合研究区域已知资料进行解释,认为电阻率断面上井场区域下方的低阻异常带反映了地浸开采过程"溶浸液"的地下分布状态;视极化率平面等值线图上显示的抽注单元下方的大片低极化率异常,可能是由地下浸出液与岩层组成的离子导电体系"薄膜极化"效应产生的异常带。

主 题 词:原地浸出 浸出液 电法勘察技术 电阻率 极化率 “薄膜极化”效应 

学科分类:081801[081801] 081802[081802] 08[工学] 0818[工学-交通运输类] 

核心收录:

D O I:10.19657/j.geoscience.1000-8527.2018.04.21

馆 藏 号:203305614...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