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大学生慢跑时足底压力的动态分布特征 收藏
大学生慢跑时足底压力的动态分布特征

大学生慢跑时足底压力的动态分布特征

作     者:叶松 Ye Song

作者机构:天津美术学院社科部天津市300141 

出 版 物:《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ve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年 卷 期:2009年第13卷第46期

页      码:9109-9112页

摘      要:背景:具体研究慢跑时足与地面相互作用力对于深入了解人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检测68名大学生慢跑时的动态足底压力分布。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设计,于2009-03在天津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完成。对象:68名男性大学生,无足部畸形和足部创伤史,足踝关节活动正常。方法:采用比利时Footscan USB2平板式足底压测试系统对6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动态足底压力测试。每位受试者以正常步态5m/s的速度慢跑,测试3次。足底压力分布解析系统可获得完整步态周期的足底压力分布图,数据采集与分析采用配套软件footscan SOFTWARE7.0,分析过程将足底分为10个区域:第1趾骨、第2~5趾骨、第1跖骨、第2跖骨、第3跖骨、第4跖骨、第5跖骨、足弓、足跟内侧和足跟外侧。主要观察指标:受试者慢跑过程中足底压力、压强、时相、冲量。结果:受试者足底应力-时间曲线呈明显的单峰型;足部最大压强部位在第2跖骨,各部位冲量由大到小依次为第3跖骨、第1跖骨、足跟、第1趾骨、第4跖骨、第5跖骨、第2~5趾骨、足弓;左右双足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受试者慢跑时右足第2跖骨、第1跖骨、第1趾骨的压强大于左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整足接触阶段、离地阶段占支撑时期的90%,压力中心在足前掌中部较为密集,脚掌处的受力时间较长;右足整足接触阶段大于左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足部最大冲量部位在第2跖骨,各部位冲量由大到小依次为第1跖骨、第3跖骨、第1趾骨、足跟、第4跖骨、足弓、第2~5趾骨、第5跖骨;左右双足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右足冲量值大于左足,同时第2跖骨、第1跖骨、第1趾骨的冲量值大于左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大学生慢跑时,足部最大压强部位在第2跖骨,压力中心在足前掌中部较为密集,足部最大冲量部位在第2跖骨,前掌第1,2,3跖骨前端承担了大部分的冲量。提示慢跑时足掌中部易发生运动损伤,应注意锻炼时鞋的选择。

主 题 词:慢跑 足底压力 大学生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类] 100216[100216] 10[医学] 

D O I:10.3969/j.issn.1673-8225.2009.46.023

馆 藏 号:203311479...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