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物象”象征化的美学机制考察 收藏
“物象”象征化的美学机制考察

“物象”象征化的美学机制考察

作     者:王利平 周建渝 

作者机构: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素质教育研究所南京211188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香港999077 

基  金: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海外中国抒情传统学术思潮研究"(2014SJD256) 江苏省第二批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和校长境外研修项目 

出 版 物:《学术交流》 (Academic Exchange)

年 卷 期:2018年第6期

页      码:39-44页

摘      要:抒情美学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主流美学特质。在抒情美学中,物象向意象的演进是一个复杂的不断抽象化、最终演变为象征性符号的历程。它首先生发于艺术家主体性的反思判断,继而以此为根据寻找物象与心象的共通性,通过移情与涵养的审美心理机制将物象情感化。物象因此获得了类属化、本质化、哲理化的新能指,并获得了超越具体时空、暂时经验、个体性的公共性和普遍性。抒情物象最终走向象征主义,从而使得中国抒情艺术创造出一种美学化的生命哲学和理想主义的精神空间。物象的象征化问题在中外美学理论中得到了相互映照,完全可以成为中国美学与世界美学对话的一个主题。

主 题 词:抒情美学 象征化 物象 共通性 反思判断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 05[文学] 050101[050101] 

D O I:10.3969/j.issn.1000-8284.2018.06.007

馆 藏 号:203315749...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