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密度对沿淮晚播小麦产量形成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收藏
密度对沿淮晚播小麦产量形成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密度对沿淮晚播小麦产量形成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作     者:邵庆勤 闫素辉 张从宇 任兰天 许峰 李文阳 SHAO Qingqin;YAN Suhui;ZHANG Congyu;REN Lantian;XU Feng;LI Wenyang

作者机构:安徽科技学院农学院凤阳233100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农村部作物生理生态与生产管理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5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300408) 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015GA710018)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D16B06)资助~~ 

出 版 物:《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年 卷 期:2018年第26卷第9期

页      码:1366-1377页

摘      要:目前晚播小麦的面积不断增加,为明确沿淮地区晚播小麦的适宜种植密度,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于2013—2015年在不同晚播条件下(11月5日、11月15日、11月25日),设置3个种植密度(300万株·hm-2、450万株·hm-2、600万株·hm-2),分析种植密度对玉米茬晚播小麦产量形成及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推迟导致小麦生育期滞后,主要影响拔节期前营养生长期的长短;密度对生育进程无显著影响。随播期推迟,小麦开花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下降,花前贮存同化物的转运量和花后同化物的积累量下降,花后同化物对籽粒贡献率明显增加;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有所下降,进而产量显著下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上升。播期对分蘖穗干物质积累与运转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均大于主茎穗。与11月5日播期相比,11月25日播期下开花期干物质积累量、成熟期营养器官积累量、籽粒干重、花前营养器官贮存同化物的转运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在主茎穗中分别下降13.37%、9.96%、9.04%、25.37%和17.07%,在分蘖穗中分别下降55.71%、54.34%、51.80%、59.70%和22.70%。同一播期条件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小麦开花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上升,花前贮存同化物的转运量减少,花后同化物的积累量及其对籽粒贡献率增加;穗数增加,千粒重降低;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上升,沉淀值下降。与主茎穗相比,密度对分蘖穗干物质积累与运转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更大。与300万株·hm-2密度相比,600万株·hm-2密度下单穗粒重、穗粒数和千粒重在主茎穗中分别下降17.90%、13.60%和4.76%,在分蘖穗中分别下降20.17%、14.46%和6.23%。可见,适当增加密度有利于增加晚播小麦产量并改善晚播小麦品质性状,本研究中11月15日、11月25日两晚播条件下适宜密度分别为450万株·hm-2、600万株·hm-2。

主 题 词:冬小麦 种植密度 播期 籽粒产量 品质 

学科分类:0710[理学-生物科学类] 0830[工学-生物工程类] 0818[工学-交通运输类] 09[农学] 0903[农学-动物生产类] 0901[农学-植物生产类] 090302[090302] 0902[农学-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 0713[0713] 

核心收录:

D O I:10.13930/j.cnki.cjea.180374

馆 藏 号:203326978...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