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轴性高度近视继发性内斜视的眼眶磁共振成像研究 收藏
轴性高度近视继发性内斜视的眼眶磁共振成像研究

轴性高度近视继发性内斜视的眼眶磁共振成像研究

作     者:樊兆珊 王利华 王琪 于骀飞 FAN Zhao-shan;WANG Li-hua;WANG Qi;YU Tai-fei

作者机构: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眼科济南250021 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所 

出 版 物:《眼科》 (Ophthalmology in China)

年 卷 期:2011年第20卷第4期

页      码:279-282页

摘      要:目的用MRI研究轴性高度近视眼直肌位置变化,探讨轴性高度近视继发性眼球运动障碍的病因。设计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17~48岁轴性高度近视12例(22眼),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者20例(40眼)。方法高度近视者分为眼轴27~29mm、无眼球转动受限者(A组);眼轴〉29mm、眼球外转及上转受限者(B组)。动态MRI技术获取眼球原在位及上转、下转、内转、外转位时的冠状MRI图像,图像处理软件测量原在位时眼球一视神经连接平面上4条直肌横截面中心相对眼眶中心的坐标值。主要指标直肌横截面中心相对眼眶中心的坐标值。结果A组与正常对照组4条直肌的横截面中心相对眼眶中心的坐标值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B组与正常对照组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的横截面中心相对眼眶中心的坐标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但外直肌的横截面中心相对眼眶中心的坐标值较正常对照组向颞下移位(P〈0.01);A组与B组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的位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较A组外直肌的位点向颞下移位(P〈0.05)。结论外直肌止端向颞下移位可能是引起轴性高度近视继发性眼球运动障碍的重要原因。

主 题 词:高度近视眼 眼球运动 眼外肌 磁共振成像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类] 1010[医学-医学技术类] 100212[100212] 10[医学] 

馆 藏 号:203327066...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