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贵州傩面具艺术的审美特性 收藏
贵州傩面具艺术的审美特性

贵州傩面具艺术的审美特性

作     者:杨晓辉 

作者机构:贵州省贵阳市工艺美术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出 版 物:《美术观察》 (Art Observation)

年 卷 期:1997年第2期

页      码:39-39页

摘      要:傩,产生自远古中国先民驱鬼逐疫而举行的祭祀礼仪,是从原始鬼神崇拜衍化而来的民间习俗信仰和祭祀活动,傩祭的伴生物是傩面具。 《周礼·夏官》载:“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傩,以索室驱疫”。这表明“傩”是由头戴面具的方相氏率领狂夫、百隶们所举行的一种逐疫驱鬼仪式。 古代的傩祭活动自殷商时期就十分盛行,贵州的傩祭活动也十分古远,由此而伴生的傩面具艺术随着傩文化形态发展也经历了从原始到高级的渐进过程。远古时期的傩面具是神鬼意识的物化符号,它滋生于蒙昧时期人类对大自然的依附和恐惧,先民们展开想象的双翅,用他们对自然界有限的认识,极其大胆地创造出虚无飘渺的鬼神形象,使这些虚幻的意识具体化、形象化。由于先民的图腾意识和狩猎生活,使他们的想象力往往集中在与他们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事物上。

主 题 词:傩面具 贵州少数民族 审美特性 傩祭 傩戏 人物形象 图腾意识 鬼神崇拜 祭祀礼仪 形态发展 

学科分类:1305[艺术学-设计学类] 1304[艺术学-美术学类] 13[艺术学] 

馆 藏 号:203332971...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