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诗经》“赋”论 收藏
《诗经》“赋”论

《诗经》“赋”论

作     者:曹文安 

出 版 物:《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bei Minz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年 卷 期:1993年第11卷第4期

页      码:25-28页

摘      要:在《诗经》创作中,“赋”同“比”·“兴”一样,都是最基本、最主要的表现手法,也是诗人借以进行形象思维和艺术概括的重要艺术特征。可以说,《诗》三百篇,之所以能“动人心”、“增人感”,传之久远,虽遭秦火而不灭,除其思想内容的博大精深和其它艺术因素外,也跟“赋”法的大量使用分不开。 可是,什么是“赋”?我国古代学者的理解虽较一致,但认识仍有深浅之别。一种看法是“赋”就是“铺”,就是“敷”,亦即直接叙事,如汉人郑玄“赋之言,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周礼》郑注)、唐人孔颖达“诗文直陈其事,不譬喻者,皆辞赋也。”(《毛诗正义》)、南宋朱熹“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诗集传》)等人的论述均是。另一种是“赋为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主 题 词:“兴” 《诗经》 “比” 赋体诗 比兴 形象思维 毛诗正义 周南 朱熹 叙事与抒情 

学科分类:0303[法学-社会学类] 0304[法学-民族学类] 03[法学] 030401[030401] 

D O I:10.13501/j.cnki.42-1328/c.1993.04.006

馆 藏 号:203346452...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