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追求权力话语的“合法性” 论20世纪30年代电影理论与批评中的民族主... 收藏
追求权力话语的“合法性”  论20世纪30年代电影理论与批评中的民族主义话语

追求权力话语的“合法性” 论20世纪30年代电影理论与批评中的民族主义话语

作     者:徐红 

作者机构:上海政法学院上海纪录片学院 

基  金: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早期电影的现代性研究(1905-1937)>(项目编号:16BC039) 上海政法学院2018年度校级科研项目<上海早期电影的价值意义分析>(项目编号:2018XJ10)的研究成果 

出 版 物:《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Journal of Beijing Film Academy)

年 卷 期:2018年第5期

页      码:83-90页

摘      要:20世纪30年代国内广泛多样的社会力量表达了对民族主义的理解,参与了民族电影身份的理论建构。制片公司主张电影商业本位的民族主义,三民主义主张"三位一体"的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文艺理论主张"统制"与"中心"意识的民族主义,左翼文艺阵营强调阶级意识和群众路线的民族主义。可以说,民族主义成为了各派政治力量建构权力话语合法性的武器,它们都希冀按照自身的政治立场来建设民族化的电影文艺。多重声部的民族主义话语现象反映了该时期社会意识形态的复杂性,也促使商业电影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主 题 词:民族主义 三民主义 左翼影评 早期电影 

学科分类:06[历史学] 060207[060207] 0602[0602] 

核心收录:

馆 藏 号:203391836...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