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黔西土法炼锌区Pb、Zn、Cd地球化学迁移特征 收藏
黔西土法炼锌区Pb、Zn、Cd地球化学迁移特征

黔西土法炼锌区Pb、Zn、Cd地球化学迁移特征

作     者:林文杰 肖唐付 周晚春 敖子强 张军方 LIN Wen-jie;XIAO Tang-fu;ZHOU Wan-chun;AO Zi-qiang;ZHANG Jun-fang

作者机构:韩山师范学院潮州521041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贵阳550002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02 

基  金: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黔科合J字2014) 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专项资金项目(黔省专合字(2005)258) 韩山师范学院博士启动基金项目 

出 版 物:《环境科学》 (Environmental Science)

年 卷 期:2009年第30卷第7期

页      码:2065-2070页

摘      要:黔北土法炼锌致使Pb、Zn、Cd在土壤和水体大量积累,危及到整个生态系统.以小流域为例,探索了废渣、土壤、水体的Pb、Zn、Cd地球化学形态及其迁移性.结果表明,冶炼废渣的Pb、Zn、Cd含量分别为4632、8968、58mg·kg-1;污染土壤Pb、Zn、Cd含量分别达到234、400、9.6mg·kg-1.废弃地的地球化学形态分析表明,污染土壤的Pb、Zn、Cd可交换态含量较高,具有较大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相对而言,废渣中Pb、Zn、Cd具有很低的生物有效性和迁移性,交换态含量低于0.2%.冶炼区的地表水受到严重的Pb、Zn、Cd污染,地下水重金属含量未超出三类水体的质量标准.在地表水体中,可溶态的Pb、Zn、Cd含量少,主要以悬浮态存在,表明了河流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于沿岸水土流失.

主 题 词:土法炼锌 重金属污染 废渣 水体 土壤 形态 

学科分类:083002[083002] 0830[工学-生物工程类] 08[工学] 

核心收录:

D O I:10.3321/j.issn:0250-3301.2009.07.032

馆 藏 号:203394758...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