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理论框架:学习者与教育资源对称性假设--访智能导学系统... 收藏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理论框架:学习者与教育资源对称性假设--访智能导学系统专家胡祥恩教授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理论框架:学习者与教育资源对称性假设--访智能导学系统专家胡祥恩教授

作     者:刘凯 胡静 胡祥恩 LIU Kai;HU Jing

作者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美国孟菲斯大学智能研究院 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美国孟菲斯大学心理学系 美国孟菲斯大学电子计算机工程系 美国孟菲斯大学计算机科学系 美国先进分布式学习孟菲斯实验室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  金:国家863计划基金项目“基于行为心理动力学模型的群体行为分析与事件态势感知技术”(2014AA0151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屏幕视觉热区的网络用户偏好提取及交互式个性化推荐研究”(71571084) 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基于角色冲突的虚拟小组讨论构建原则及教学效果研究”(2016M590702) 

出 版 物:《开放教育研究》 (Open Education Research)

年 卷 期:2018年第24卷第6期

页      码:4-11页

摘      要:胡祥恩教授是美国孟菲斯大学心理学系、电子计算机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教授,智能系统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美国先进分布式学习孟菲斯实验室主任,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中国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级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数学心理学、实验设计与统计、心理学、人工智能和智能导学系统。本文系2018年7月华中师范大学举办的"教育大科学前沿论坛(第三期)——中国通用人工智能高端论坛"会议期间对胡祥恩教授访谈基础上整理而成的。作为一种新技术,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教育学界讨论的焦点。然而,技术面对的不仅是理论,更关键的是应用问题,怎样才能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使之真正融入教育,避免因过度包装而产生的空洞陷阱,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胡祥恩教授认为,我们需要从观念上进行根本性革新。他提出一种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新理论框架:学习者与教育资源对称性假设,即学习者能够在与教育资源(教学内容、学习环境、互动机制和学习过程)的互动中实现知识结构的最优化,同时教育资源也能够在这一互动中得以改进。该理论框架以全新的视角审视学习者和教育资源的关系,认为教育资源并非被动、僵化、静态地参与教学过程,而是在动态、适应性地进行自我改进。在这一理论框架的支撑下,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资源有机结合,"个性化"与"拟人化"合为一体,令呆板、枯燥的在线学习系统被有效激活,从而极大地改善系统的教学效果。因此,该框架不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层面,都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主 题 词:人工智能 教育 教育资源 学习者 对称性假设 理论框架 

学科分类:0401[教育学-教育学类] 04[教育学] 040110[040110] 

核心收录:

D O I:10.13966/j.cnki.kfjyyj.2018.06.001

馆 藏 号:203406594...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