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3.0 T MRI诊断 收藏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3.0 T MRI诊断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3.0 T MRI诊断

作     者:韦苇 黄仲奎 龙莉玲 裴云 蒋牧良 WEI Wei;HUANG Zhong-kui;LONG Li-ling;PEI Yun;JIANG Mu-liang

作者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南宁530021 

出 版 物:《磁共振成像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年 卷 期:2012年第3卷第6期

页      码:434-439页

摘      要: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3.0 T MR影像学特点,提高对浸润性导管癌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69病灶)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MRI资料,均采用3.0 T MRI行平扫、动态增强及DWI序列扫描,分析病灶的MRI影像学特征,包括形态学表现、血流动力学特征、时间-信号曲线(TIC)及ADC值。采用配对设计 t 检验比较浸润性导管癌病灶和正常乳腺组织ADC值的差异,同时采用成组设计方差分析比较3型曲线间ADC值有无差异。 结果 65例(69例病灶)浸润性导管癌表现为肿块型[58.0% (40/69)]或非肿块型[42.0% (29/69)],边缘不规则,T1WI呈等[36.2% (25/69)]或低信号[63.8% (44/69)],T2WI呈稍高[27.5% (19/69)]或高信号[72.5% (50/69)],DWI呈稍高[49.3% (34/69)]或高信号[50.7% (35/69)],增强扫描肿块型呈早期不均匀强化,内部间隔强化,非肿块型以导管样及簇集状强化为主,TIC以Ⅱ型[56.5% (39/69)]、Ⅲ型[37.7% (26/69)]曲线为主,ADC平均值(0.93±0.21)×10 -3 mm 2 /s,尚不能认为3型曲线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0.182, P =0.834>0.05)。 结论 应用3.0 T MRI动态增强扫描及DWI序列,能较好的显示病变形态及强化方式,结合形态学表现、血流动力学及功能学特征,有助于对浸润性导管癌的术前诊断。

主 题 词:癌,导管,乳腺 磁共振成像,弥散 

学科分类:0831[工学-公安技术类] 100207[100207] 1002[医学-临床医学类] 08[工学] 1010[医学-医学技术类] 100214[100214] 10[医学] 

D O I:10.3969/j.issn.1674-8034.2012.06.007

馆 藏 号:203417188...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