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给水厂污泥改良雨水生物滞留系统填料层最优设计深度研究 收藏
给水厂污泥改良雨水生物滞留系统填料层最优设计深度研究

给水厂污泥改良雨水生物滞留系统填料层最优设计深度研究

作     者:仇付国 李林彬 王娟丽 付昆明 曹秀芹 QIU Fu-guo;LI Lin-bin;WANG Juan-li;FU Kun-ming;CAO Xiu-qin

作者机构: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8024) 住房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项目(K42016090) 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中心"项目(2018) 北京建筑大学市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X18182 X18214) 

出 版 物:《环境工程》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年 卷 期:2018年第36卷第12期

页      码:81-86页

摘      要:生物滞留系统的基质组成与填料层的深度对污染物去除有重要影响。利用给水厂污泥改良砂土作用生物滞留系统基质,研究了污染物在生物滞留系统内不同深度的去除情况,以确定改良填料层的最优设计深度。结果显示:进水ρ(SS)平均为198.14 mg/L,下渗通过20 cm改良基质后出水为15.96 mg/L,平均去除率高达92.34%;进水ρ(COD)平均为178.29 mg/L时,40与60 cm深度改良基质区间对溶解性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5.3%、78.7%;进水ρ(NH^+_4-N)平均为3.67 mg/L,经过40 cm改良基质后出水为0.12 mg/L;进水ρ(NO^-_3-N)与ρ(TN)平均分别为7.78,11.54 mg/L,通过15 cm种植土层和20,40,60 cm改良基质后,对NO^-_3-N平均去除率依次为5.0%、6.8%、15.1%、24.9%,对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4%、16.6%、24.8%、32.8%;进水ρ(PO^(3-)_4-P)平均为5.31 mg/L时,经过40 cm改良基质后出水平均为0.09 mg/L。对实测雨水径流污染物浓度和形态进行分析表明,给水厂污泥改良砂土基质填料层深度为40 cm时,雨水生物滞留系统出水中各项污染物浓度均可满足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Ⅲ类水质标准。

主 题 词:生物滞留系统 给水厂污泥   改良基质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类] 08[工学] 081303[081303] 0815[工学-矿业类] 0813[工学-化工与制药类] 0834[0834] 

D O I:10.13205/J.HJGC.201812017

馆 藏 号:203423991...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