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家蚕微孢子虫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G6PDH)的克隆及表达特征分... 收藏
家蚕微孢子虫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G6PDH)的克隆及表达特征分析

家蚕微孢子虫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G6PDH)的克隆及表达特征分析

作     者:齐静茹 尚瑞沙 张志林 陈红丽 张轶岭 沈中元 Qi Jingru;Shang Ruisha;Zhang Zhilin;Chen Hongli;Zhang Yiling;Shen Zhongyuan

作者机构:江苏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学院江苏镇江212018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江苏镇江212018 

基  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No.CARS-18) 

出 版 物:《蚕业科学》 (ACTA SERIC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18年第44卷第6期

页      码:884-890页

摘      要: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 6-phosphatedehydrogenase,G6PDH)是戊糖磷酸途径的第一个关键酶,催化葡萄糖-6-磷酸形成6-磷酸葡萄糖酸-δ-内酯。家蚕微孢子虫有较为完整的戊糖磷酸途径,该途径除提供糖酵解的中间代谢物外还可形成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从而抵抗生物体内的氧化刺激。为了解G6PDH基因在微孢子虫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根据家蚕微孢子虫G6PDH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克隆了该基因,并对其序列特征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进一步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G6PDH基因在家蚕感染不同时间点的中肠组织中的转录水平。结果表明,克隆的家蚕微孢子虫G6PDH基因编码区全长1 305 bp,编码434个氨基酸,预测的G6PDH蛋白无信号肽,分子质量为50.8 kD,等电点为5.22,没有跨膜结构域,存在磷酸化位点,不存在N-糖基化位点及O-糖基化位点;家蚕微孢子虫感染家蚕后,从2 h起G6PDH基因表达量开始升高,至12 h时达到最大值,在24~72 h虽然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但趋势并不明显,96 h后开始显著降低,至144 h表达量达到最低,而后在168 h时表达量又有所回升。推测G6PDH基因参与家蚕微孢子虫发芽、增殖以及成熟等整个生命周期。

主 题 词:家蚕微孢子虫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基因克隆 qRT-PCR 

学科分类:0710[理学-生物科学类] 07[理学] 08[工学] 09[农学] 071007[071007] 0901[农学-植物生产类] 0836[0836] 090102[090102] 

D O I:10.13441/J.CNKI.CYKX.2018.06.009

馆 藏 号:203423999...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