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混合型生物人工肝的体外功能 收藏
混合型生物人工肝的体外功能

混合型生物人工肝的体外功能

作     者:尹清华 邵梅 高毅 高森 郭颖 Yin QingHua;Shao Mei;Gao Yi;Gao Sen;Guo ling

作者机构:长沙市第一医院普外科410000 泰山医学院附属蓬莱医院普外科蓬莱264000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胸外科广州510000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230000 

基  金: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2006AA02A141) 

出 版 物:《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

年 卷 期:2018年第35卷第12期

页      码:2256-2260页

摘      要:目的设计一种新型混合型生物人工肝(HBAL)并通过对模拟肝衰竭血清的净化作用评价其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用中国人肝细胞株-1(CL-1)作为肝细胞供体,在微重力环境下,肝细胞微载体共培养方法培养至第5天,细胞总量约4.0×109个,细胞密度约为4.0×1010/L,在无菌环境下灌入自制生物反应器中,制成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采用血液灌流+胆红素吸附,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通过两套聚乙烯胶管构成一个封闭的环路,监测模拟肝衰竭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鹅去氧胆酸,胆酸、血氨经过HBAL循环后浓度的变化以及生物反应器中肝细胞功能、形态及肝细胞活性的变化。结果整个治疗过程中循环前24h内,模拟肝衰竭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UBD)、鹅去氧胆酸(CDCD),胆酸(CA)和血氨(AA)的浓度分别从(335.3±6.0)、(395.0±5.6)、(155.7±4.5)、(39.0±2.6)μmol/L下降至(106.0±10.9)、(131.8±28.7)、(42.2±7.3)、(3.5±1.0)μmol/L,与0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24h后浓度下降趋于平稳;循环48h后,CL-1细胞功能发生变化,生物反应器中模拟肝衰竭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分别从(25.9±4.2)IU/L、(22.0±3.6)IU/L、(0.28±0.09)μmol/L升高至(31.0±2.6)IU/L、(31.6±8.0)IU/L、(0.41±0.12)μmol/L,与0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并且整个反应器中肝细胞的数量和活力在循环48h后也呈现显著性下降(P=0.044)。结论(1)构建了一种新型灌流型生物反应器,该生物反应器中的CL-1细胞能够保持较高的活性和良好的功能。(2)新型混合生物型人肝可以显著降低模拟肝衰竭血清中的未结合胆红素、鹅去氧胆酸,胆酸、血氨的浓度,具有清除这些毒性物质的功能,提示其具有明显的肝功能支持作用。

主 题 词:生物型人工肝 肝细胞 生物反应器 微载体 

学科分类:08[工学] 080502[080502] 0805[工学-能源动力学] 

D O I:10.3760/CMA.J.ISSN.1001-9030.2018.12.024

馆 藏 号:203424031...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