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1973~2013年黑龙江省森林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 收藏
1973~2013年黑龙江省森林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

1973~2013年黑龙江省森林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

作     者:张春华 王莉媛 宋茜薇 陈晓凤 高慧 王希群 ZHANG Chun-hua;WANG Li-yuan;SONG Qian-wei;CHEN Xiao-feng;GAO Hui;WANG Xi-qun

作者机构: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烟台264025 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23 北京林业大学精准林业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北京100010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01054)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6DP05) 鲁东大学引进人才基金项目(LY2015016) 

出 版 物:《中国环境科学》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年 卷 期:2018年第38卷第12期

页      码:4678-4686页

摘      要:基于1973~2013年8次省森林清查数据以及实测数据改进的生物量蓄积量转换参数,利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研究了近40a黑龙江省森林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森林碳储量从1973~1976年的1159.35TgC下降到2009~2013年的833.99TgC,其中天然林减少387.51TgC,人工林增加62.15TgC;森林总体表现为碳源(-10.88TgC/a),主要归因于天然林面积的减少.不同森林类型的碳储量存在较大差异,桦木、落叶松和阔叶混是碳储量的主要贡献者;大多数森林类型的碳密度呈上升趋势.森林以中、幼龄林为主,中龄林碳储量占同期全省总量的27.9%~46.6%,其他龄组的碳储量均呈减少趋势,以成熟林最为明显(201.17TgC);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的碳密度分别增加2.20、3.21和3.43MgC/hm^2,成熟林和过熟林则有所下降;不同龄组森林面积和碳密度的变化是导致其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主 题 词:森林碳储量 碳密度 森林清查数据 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 黑龙江省 

学科分类:07[理学] 09[农学] 0903[农学-动物生产类] 0713[0713] 

核心收录:

D O I:10.0000/j.zghjkx.1000-6923.20183816048

馆 藏 号:203424049...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