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稀酸预处理改善玉米秸秆酶水解性能的机制探讨 收藏
稀酸预处理改善玉米秸秆酶水解性能的机制探讨

稀酸预处理改善玉米秸秆酶水解性能的机制探讨

作     者:姚兰 赵建 谢益民 杨海涛 杨五峰 曲音波 YAO Lan;ZHAO Jian;XIE Yi-min;YANG Hai-tao;YANG Wu-feng;QU Yin-bo

作者机构:湖北工业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68 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轻工业杭州机电设计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04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发展研究计划(2011CB7074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901140) 国际合作项目(2010DFA32560) 

出 版 物:《林产化学与工业》 (Chemistry and Industry of Forest Products)

年 卷 期:2012年第32卷第4期

页      码:87-92页

摘      要:为了探讨在稀酸预处理提高玉米秸秆在纤维素酶酶解阶段提高纤维素转化率的机制,利用一系列的检测方法:FT-IR、XRD、SEM和比表面积分析仪分析了预处理前后玉米秸秆在形态学和物理化学性质方面的变化。在经过稀酸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在纤维素酶酶解阶段其纤维素转化率有较大的提高,经过170℃,60 min,固液比1∶15(g∶mL),1.00 g/mL酸质量浓度的条件预处理后,从31.88%提高到95.74%。XRD结果显示预处理后玉米秸秆的结晶度有所增加,从原料的37.8%增加到58.7%,但是当预处理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结晶度没有较大的变化,基本维持在58%。玉米秸秆的表面结构在稀酸预处理后,原来的光滑表面变得粗糙、多孔,这样的表面有利于纤维素酶与玉米秸秆的接触,预处理后玉米秸秆的比表面积有很大程度的增加,经过170℃,60 min,固液比1∶15,1.00 g/mL酸质量浓度的条件预处理后,玉米秸秆的比表面积从0.329 m2/g增加到2.878 m2/g,这都有利于改善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的作用,增加纤维素转化率。

主 题 词:玉米秸秆 结晶度 比表面积 

学科分类:082903[082903] 08[工学] 0829[工学-安全科学与工程类] 

馆 藏 号:203442502...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