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中国战国时期八棱柱状费昂斯制品成分及结构研究 收藏
中国战国时期八棱柱状费昂斯制品成分及结构研究

中国战国时期八棱柱状费昂斯制品成分及结构研究

作     者:马清林 张治国 大卫.斯科特 海因兹.贝克 戴特莱夫.昆特 

作者机构: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100029 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艺术史与考古系 瑞士苏黎世大学无机化学研究所 瑞士联邦高等理工大学无机化学实验室 

基  金: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2001年访问科学家基金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瑞科技合作计划项目--中国古代硅酸铜钡颜料研究"课题经费资助 

出 版 物:《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Journal of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年 卷 期:2012年第12期

页      码:112-132页

摘      要:中国蓝或汉蓝(BaCuSi_4O_(10))与中国紫或汉紫(BaCuSi_2O_6)是中国战国至秦汉时期制作和使用的两种人工合成材料或颜料。它们多用于这一时期的青铜器、陶器与壁画之彩绘,同时还制成圆柱形、圆珠形、八棱柱状及璧、环、杯状费昂斯(faience)制品,其中八棱柱状物质地密实、色彩纯一,代表了以中国蓝和中国紫为显色成分费昂斯制品的最精致工艺。本文利用体视显微镜(O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仪(XRD)、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电子探针(EPMA)、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SEM-EDX)、激光拉曼光谱(Raman)等分析了甘肃出土战国时期有代表性的八棱柱状费昂斯制品,发现八棱柱显色物相以中国紫为主,间有少量中国蓝。同时,根据八棱柱断层中结晶物的颗粒度推断此类材料采用了二步或多步烧制工艺。

主 题 词:战国秦汉时期 费昂斯制品 八棱柱 中国紫 Pb—Ba玻璃 

学科分类:0601[历史学-历史学类] 06[历史学] 060109[060109] 

馆 藏 号:203450760...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