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河南省淮河流域伏牛山区主要生态恢复演替序列构建 收藏
河南省淮河流域伏牛山区主要生态恢复演替序列构建

河南省淮河流域伏牛山区主要生态恢复演替序列构建

作     者:吴明作 杨喜田 赵勇 闫东锋 安树青 WU Mingzuo;YANG Xitian;ZHAO Yong;YAN Dongfeng;AN Shuqing

作者机构: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郑州450002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基  金:国家林业局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104068 201104049) 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2008ZX07526-002-03) 

出 版 物:《生态环境学报》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14年第23卷第1期

页      码:22-29页

摘      要:为构建河南省淮河流域内伏牛山区的主要植被类型在生态恢复过程中的演替序列,选取了登封市、鲁山县、确山县和泌阳市4个典型地点,利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调查了不同演替系列的主要群落类型,采用排序并结合演替度、分层频度等分析方法构建了该区域的演替序列。结果表明:河南省淮河流域伏牛山区生态恢复过程中的植被群落可分为5种类型,即生态林封禁抚育群落、灌草坡封禁保护群落、梯田耕作经济林群落、梯田经济林弃耕群落、禁牧禁樵生态林群落;群落稳定性大小依次为栎类林、经济林与人工针叶林;植被演替可构建为自然恢复、人工种植后的自然恢复、人工经济林、进展与逆行等4个演替序列;其基本序列可识别为草丛、灌丛、人工林、经济林弃耕恢复林、栎类幼龄林、栎类中龄林等,演替度平均值分别为1.06、5.33、6.19、11.09、12.86、12.26;阔叶树种通常具有较大的分层频度,表明其良好的进展性与稳定性,以其为主要种类所构成的群落类型基本上均处于演替序列中的后期阶段;因此,可以将阔叶林以及特殊条件下的人工林设定为该区域生态恢复的目标植被类型。将几种演替分析方法综合运用,可以较全面地从区域微观尺度上揭示植被的演替过程,能较好地阐明植被演替过程;研究结果可以为生态恢复过程中植被动态与水文生态功能动态相关性、流域生态功能区划、生态恢复目标的制定与过程设计、以及流域生态保护策略制定等提供依据。

主 题 词:生态恢复 演替序列 演替度 分层频度 淮河流域 河南省 

学科分类:07[理学] 0713[0713] 

核心收录:

D O I:10.16258/j.cnki.1674-5906.2014.01.002

馆 藏 号:203458573...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