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二维活塞泵用滚子-凸轮轨道机构的建模和验证(英文) 收藏
二维活塞泵用滚子-凸轮轨道机构的建模和验证(英文)

二维活塞泵用滚子-凸轮轨道机构的建模和验证(英文)

作     者:Ding-can JIN Jian RUAN Sheng LI Bin MENG Ling-feng WANG 

作者机构:Key Laboratory of E&M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Aerospace Technology Institute 

基  金: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51675482) 

出 版 物:《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A辑(应用物理与工程))

年 卷 期:2019年第20卷第3期

页      码:201-217页

摘      要:目的:由于液压行业对高速重载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轴向柱塞泵中存在的润滑与泄漏的矛盾也越发明显。针对传统轴向柱塞泵中因结构产生的倾斜力、低功率密度、恶劣的摩擦副工况、较大的流量脉动等限制,本文旨在提出一种具有内力平衡、功率密度高、无纯粹的滑动摩擦副且工况优秀、能消除结构性流量脉动等优点的二维活塞泵,并通过对其工作原理的详细分析,探讨其具有上述优点的理论依据。创新点:1.提出二维活塞泵;该泵利用二维运动转换机构中活塞部件的二维运动,同时实现了吸排油功能和配流功能,提高了集成化;通过其活塞旋转1周可以使泵吸排油4次的结构设计,提高了功率密度;轴向与轴向对称的独特结构布局,实现了内力平衡,消除了传统轴向柱塞泵中无法消除的倾覆力偶;相对于传统轴向柱塞泵,吸排油与配流功能的集成减少了摩擦副的数量,且消除了纯粹的滑动摩擦副,打破了PV值的限制,意味着二维活塞泵有着实现更大流量压力分布的潜力。2.提出二维活塞泵运动转换机构中的锥滚子-凸轮接触结构,优化二维活塞泵运动转换机构的受力条件;3.建立二维活塞泵运动转换机构中锥滚子-凸轮接触副的通用型数学模型,通过运动学分析建立精确的凸轮表面模型(即二维活塞泵的运动学模型),为二维锥滚轮活塞泵的结构设计和进一步的静、动力学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4.消除结构性流量脉动。方法:1.通过对二维活塞泵结构与工作原理的理论分析,讨论其相对于传统轴向柱塞泵所具有的优点。2.通过跑合实验,验证锥滚子-凸轮接触结构具有的受力条件。3.通过运动学分析与空间几何关系变换推导,得到运动转换机构中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接触副的通用数学模型。4.通过实验曲线与理论曲线的对比,验证接触副数学模型的正确性与二维活塞泵所具有的消除结构流量脉动的潜力。5.通过滤波处理与模拟仿真,验证二维活塞泵能否消除结构性流量脉动。结论:1.二维活塞泵具有功能集成化高、内力平衡、功率密度高、无纯粹的滑动摩擦副且能消除流量脉动的优点。2.运动转换机构中锥滚子-凸轮接触结构具有更好的受力条件。3.建立的接触副数学模型可以指导二维活塞泵中运动转换机构的加工,且对二维活塞泵进一步的运动学与动力学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4.二维活塞泵能消除结构性流量脉动。

主 题 词:二维活塞泵 功能集成化 滚子-凸轮机构 数学模型 无结构性流量脉动 

学科分类:08[工学] 080203[080203] 0802[工学-机械学] 

核心收录:

D O I:10.1631/jzus.A1800085

馆 藏 号:203459489...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