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长江经济带虚拟水流动格局研究 收藏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长江经济带虚拟水流动格局研究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长江经济带虚拟水流动格局研究

作     者:田贵良 李娇娇 李乐乐 TIAN Gui-liang;LI Jiao-jiao;LI Le-le

作者机构:河海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1100 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100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粮食安全的虚拟水贸易对气候变化动态响应与调整"(批准号:41471456)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跨境水资源确权与分配方法及保障体系研究"(批准号:17ZDA064) 中央科研业务费项目"面向生态水利的水资源现代治理制度耦合研究"(批准号:2019B19814) 

出 版 物:《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年 卷 期:2019年第29卷第3期

页      码:81-88页

摘      要:水资源是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关键领域和核心要素之一,分析长江经济带虚拟水流动格局有利于把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水资源利用的深层次规律,实现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区域协调发展。本文为揭示长江经济带内、外经济贸易隐含虚拟水流动关系,依据多区域投入产出核算原理,基于产业经济、贸易数据及产业部门用水量,设计2012年长江经济带多区域投入产出表,构建长江经济带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框架,计算分析了长江经济带虚拟水流动格局,并评价净输出省区虚拟水贸易状态与水资源承载力的协调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全国贸易中,长江经济带区域整体呈虚拟水净输出状态。上海、浙江和重庆为虚拟水净输入区,其余省区均为虚拟水净输出区,其中江苏、安徽、湖北和湖南虚拟水净输出状态与当地水资源承载力不协调。②长江经济带各省区主要虚拟水输入、输出产业部门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下游区域和上游地区重庆主要虚拟水输出产业为制造业,中游区域和上游地区四川、贵州、云南主要输出水资源密集型产品,输入劳动密集型产品。③在长江经济带区域内部贸易中,各省区贸易联系呈现出沿长江流域地理分布的特征。上游地区间贸易交流频繁,与中下游区域贸易联系不强,而中下游区域间贸易交流频繁。上海、浙江是虚拟水主要流向地,江苏、湖南是各省区虚拟水主要来源地。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应对水资源利用进行统筹规划,建立多区域协调发展机制,转变区域间贸易结构;在长江经济带区域内部,根据地区间资源禀赋差异性和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合理制定产业和贸易政策。

主 题 词:虚拟水流动 虚拟水贸易 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 水资源承载力 长江经济带 

学科分类:082802[082802] 08[工学] 0828[工学-建筑类] 

核心收录:

D O I:10.12062/cpre.20180920

馆 藏 号:203459996...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