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震区山洪泥石流野外监测与侵蚀产沙研究 收藏
震区山洪泥石流野外监测与侵蚀产沙研究

震区山洪泥石流野外监测与侵蚀产沙研究

作     者:韩用顺 黄鹏 朱颖彦 胡凯衡 

作者机构:湖南科技大学地理空间信息湖南省工程实验室湖南湘潭411201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01273)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Q03-5) 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2008-318-221-96&56) 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S110127) 

出 版 物:《水利学报》 (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年 卷 期:2012年第43卷第S2期

页      码:133-139页

摘      要:震区山洪泥石流频发严重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进行山洪泥石流野外监测,研究其发育和演化特征,对保障灾区公共安全和进行防灾减灾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汶川地震震中莲花芯沟为研究区,选择不同类型的坡面泥石流和沟道泥石流,在坡面、沟道和典型小流域建立山洪泥石流野外观测站点,采用现代测绘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利用大地测量、GPS、3D激光扫描系统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等手段,进行了不同降雨条件下的山洪泥石流坡面、沟道、断面和小流域地表形变监测,构建高精度DEM,研究了坡面泥石流和沟道泥石流的侵蚀、发育和演化特征,分析了泥石流的变形破坏、冲淤变化和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震后4年山洪泥石流灾害日趋频繁且仍处于快速发育阶段,采用现代测绘和3S技术可以进行山洪泥石流灾害野外监测与侵蚀产沙定量分析;(2)沟道上游山洪泥石流活动强烈,具有大冲大淤特征,总体上以冲刷侵蚀为主,其断面中部下切侵蚀速率为3.98m/a,两侧坡体呈现左淤右冲特征,一场泥石流最大冲刷下切深度达5m;(3)沟道中游总体上仍呈现冲刷侵蚀,但强度减弱,断面中部侵蚀速率为1.23m/a;(4)沟道下游防治工程修建前呈现较强的冲刷下切侵蚀、平均冲刷深度达1.7m,修建谷坊后拦蓄停淤作用明显,沟道总体呈现淤积,淤积速率为2.05m/a;(5)自然状态下研究区一场山洪泥石流冲出物质量约1.6万m3、平均冲刷深度为0.23m/a,谷坊等防治工程修建后具有较好地稳沟固坡作用,山洪泥石流则表现为较强的淤积特征,一场山洪泥石流产沙淤积量为1.7万m3。研究结果可以为山洪泥石流灾害的综合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也可为灾区公路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主 题 词:泥石流 野外监测 演化特征 莲花芯沟 

学科分类:08[工学] 0815[工学-矿业类] 

核心收录:

D O I:10.3969/j.issn.0559-9350.2012.z2.024

馆 藏 号:203465113...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