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太行山前丘陵区基岩裂隙水赋存的非均一性和易疏干性特征 收藏
太行山前丘陵区基岩裂隙水赋存的非均一性和易疏干性特征

太行山前丘陵区基岩裂隙水赋存的非均一性和易疏干性特征

作     者:张光辉 严明疆 刘春华 冯慧敏 王金哲 

作者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石家庄050061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2214)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9BADA3B05)资助 

出 版 物:《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s and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

年 卷 期:2013年第11卷第1期

页      码:104-109页

摘      要:针对太行山东簏丘陵区地下水能否可持续开发利用问题,基于探采结合的大量深井抽水及水位恢复试验资料,采用量化对比分析方法,揭示了研究区基岩裂隙水赋存非均一性和开采易疏干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仅不同井位区之间地下水赋存具有空间非均一性,而且,各井孔内的不同深度也存在明显差异:在抽水时间小于70min时段,ZKs-3井的水位降深大于ZKs-2井的降深;70min之后,随着抽水时间增加,ZKs-2井的水位降深大于ZKs-3井的降深,且二者之差逐渐增大,表明ZKs-2井位的含水系统上部富水性较强、下部富水性较弱,ZKs-3井位的含水系统上部富水性较弱、下部富水性较强。不同井位含水系统具有不同的开采易疏干性:随着抽水试验轮次的增加,ZKs-2井的最大水位降深和水位恢复所需时间依次增加,但每次水位都能完全恢复至初始水位状态;ZKs-3井的水位未能完全恢复至初始水位状态,且至初始水位的距离依次增大,但每次水位恢复至稳定状态所用的时间没有明显变化。因此,合理设计井的结构与布局是防止山丘区地下水疏干性开采的关键。

主 题 词:太行山丘陵区 基岩裂隙水 水位降深与水位恢复 非均一性 易疏干性 

学科分类:081803[081803] 08[工学] 0818[工学-交通运输类] 081501[081501] 0815[工学-矿业类] 

D O I:10.3724/SP.J.1201.2013.01104

馆 藏 号:203504172...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