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高考政治选择题中的“陷阱”简析 收藏
高考政治选择题中的“陷阱”简析

高考政治选择题中的“陷阱”简析

作     者:江华 

出 版 物:《中学政史地(高一.二版)》 

年 卷 期:2006年第1期

页      码:20-21,31页

摘      要:一、巧设情境,弱化重要原理有些选择题通过背景材料巧妙设计一个形象生动的背景,把学生的思路引入情境之中去,顺势设置一个符合情境但与原理冲突的题肢,很容易使考生误选。例1.(2005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这一诗句,不仅激励了几代中国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主 题 词:全国卷 背景材料 斗争精神 人生价值 精神财富 参考答案 附加条件 社会规律 蟾衣 人的本质属性 

学科分类:0401[教育学-教育学类] 04[教育学] 

馆 藏 号:203511107...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