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起源地的认识误区 收藏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起源地的认识误区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起源地的认识误区

作     者:陈映婕 张虎生 

作者机构:浙江师范大学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西藏大学文学院 

出 版 物:《民族艺术研究》 (Ethnic Art Studies)

年 卷 期:2012年第25卷第2期

页      码:74-79页

摘      要:在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经常会出现多个地方竞争同一个"非遗"代表名录,并声称自身所在地即是该文化项目"起源地"的情形。民间文学由于其草根性、口耳相传和集体性等文化属性,在时空的变迁中经常会发生复杂的传播与流变,因此在多处地理区域都有可能产生数个相似的口头文本,而其具体的起源地往往难以断定。对"起源地"、"故里"等术语的使用应持慎重态度,或可改为"传承地",以免出现无谓的争执。进入名录的地方文化项目,应理解为是具有历史传承性、地方代表性、活态且濒危的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代表即是所谓的"正宗"或"源头",而未入选的同类项目,依然有其独特的地方文化价值。

主 题 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民间文学 起源地 传承地 文化传播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 05[文学] 050101[050101] 

D O I:10.14003/j.cnki.mzysyj.2012.02.012

馆 藏 号:203546484...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