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北京地区汉族妇女绝经前后护骨素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英文) 收藏
北京地区汉族妇女绝经前后护骨素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英文)

北京地区汉族妇女绝经前后护骨素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英文)

作     者:于丽云 周学瀛 邢小平 夏维波 裴育 李梅 矫杰 孟迅吾 徐苓 Yu Li-yun;Zhou Xue-ying;Xing Xiao-ping;Xia Wei-bo;Pei Yu;Li Mei;Jiao Jie;Meng Xun-wu;Xu Ling

作者机构:北京电力医院北京市100073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北京市100730 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北京市100088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科研处北京市100730 

出 版 物:《中国临床康复》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年 卷 期:2006年第10卷第48期

页      码:204-207页

摘      要:背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多基因遗传性疾病,但是调节骨量的基因需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护骨素基因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京地区绝经前后妇女骨密度之间的关系。设计:前瞻性调查研究。单位:北京协和医院。对象:选择2002-07在北京协和医院健康体检的495名北京地区无亲缘关系的汉族妇女,其中绝经前妇女为306名,年龄20~39岁,绝经后妇女(指自然停经1年以上者)为189名,年龄50~84岁。所有受试对象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方法:①骨密度测量: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方法,观察对象均采取仰卧位,采用骨密度仪测量其后前位第1~4腰椎及股骨近端,包括股骨颈、Ward’s三角和大转子部位的骨密度值。②基因分型:提取两组受试对象外周血DNA,初步确定护骨素基因分型。并取部分PCR产物送上海博亚有限公司测序,验证基因型,观察两组受试对象护骨素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并用Logistic回归作病因学进一步分析观察绝经后妇女护骨素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的关系。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受试对象护骨素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②绝经后妇女护骨素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的关系。结果:纳入受试对象495名,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受试对象OP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无明显差异,两组总体基因型分布频率依次为163A→G位点,AA型为70.1%,AG型为26.9%,GG型为3.0%;245T→G位点TT型为71.3%,TG型为25.9%,GG型为2.8%。绝经前妇女在163A→G位点,AA组在L2-4、股骨颈、Ward’s三角和大转子的骨密度低于GG+AG组,在245T→G位点,TT组与GG+TG组相比各部位的骨密度也低,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绝经后妇女163位点AG+GG组在L2-4、股骨颈、Ward’s三角和大转子的骨密度均显著低于AA组(P<0.05);245位点TG+GG组在股骨颈、Ward’s三角和大转子的骨密度显著低于TT组(P<0.05)。②绝经后妇女163位点AG+GG组在L2-4、Ward’s三角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OR=2.045,2.956,P<0.05,95%可信限1.05-6.7),245位点TG+GG组在L2-4、Ward’s三角、大转子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OR=2.059,2.859,2.123,P<0.05,95%可信限1.04-6.5)。结论:北京地区绝经后妇女护骨素基因启动子区的163和245位点为变异型G等位基因时,股骨颈、Ward’s三角和大转子的骨密度较低,变异型G等位基因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降低相关。

主 题 词:妇女 骨质疏松 绝经后 基因 骨密度 

学科分类:0710[理学-生物科学类] 0831[工学-公安技术类] 1002[医学-临床医学类] 100211[100211] 10[医学] 

D O I:10.3321/j.issn:1673-8225.2006.48.012

馆 藏 号:203557685...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