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寄寓·含蓄·隐掩——民族审美研究三题 收藏
寄寓·含蓄·隐掩——民族审美研究三题

寄寓·含蓄·隐掩——民族审美研究三题

作     者:邓牛顿 

出 版 物:《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 卷 期:1995年第2卷第1期

页      码:17-22页

摘      要:寄寓篇 兴寄比喻,乃中国传统艺术中主观情志藉客观事物来表达的一种美学体现方式。应该说,这也是中国天人合一的审美文化体系的最重要的表征之一。 兴寄比喻,说到底,是天人之间、物我之间的一种精神联系。因为在整个宇宙生命圈中,人注定要同世界上的各种物象打交道。人一来到世上,就会张开所有的感觉器官,去感受与认识这个世界。人对外物先从感受开始,逐步进行物与物的比照:辨别甜酸苦辣,这大约是生命的本能,然后才会启动自己的智慧,慢慢形成美丑善恶的观念,并进而寻求天人、物我之间的种种联系。初民们由物生兴,用物作比,以物寄情,借物寓意,尽管原始,但已经显示出人类对世界的启蒙性的把握和跟万事万物的广泛联系。所谓自然崇拜这种精神现象(天象崇拜、灵物崇拜),这种原始宗教中的物我关系,既包括着畏惧感,神秘感,又包含着亲合感,祈求感,既具有宗教性质,又具有审美性质。也可以说,自然崇拜,已经意味着人类对于生命之美的最初的选择、评价与追求。人类对自然外物的宗教观照与审美观照同时发生。宗教观念.亦包含着审美倾向与美学内容。兴寄比喻,从人的意识形成时期起,就在人和物、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之间,架起了一座通向艺术、通向美学的桥梁。

主 题 词:民族审美 含蓄之美 自然崇拜 司马相如 表达方式 审美文化 体现方式 审美诱导 中国传统艺术 艺术审美 

学科分类:01[哲学] 0101[哲学-哲学类] 010106[010106] 

核心收录:

馆 藏 号:203577308...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