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徐邦达在学术史上的意义——从顾颉刚“古史辨派”谈起 收藏
徐邦达在学术史上的意义——从顾颉刚“古史辨派”谈起

徐邦达在学术史上的意义——从顾颉刚“古史辨派”谈起

作     者:余辉 

作者机构:故宫博物院科研处 

出 版 物:《故宫博物院院刊》 (Palace Museum Journal)

年 卷 期:2010年第6期

页      码:28-53页

摘      要:徐邦达的学术成就在本质上与顾颉刚的"古史辨派"有着亲密的"血缘关系"。自20世纪20年代起,史学界在五四反封建思想和西方近代科学观念的推动下,形成了以顾颉刚、胡适等学者为代表的"古史辨派",他们充分利用西方考古学、社会学、民族学的研究方法和在中国的考古发掘成果,秉承乾嘉学派的考据方法,以疑古、辨伪为出发点,甄别出大量的伪书、伪史,动摇了有两千年传统的种种圣贤崇拜,廓清了上古史中杜撰附会的层层迷雾,为历史学科许多分支的辨伪工作打通了学术道路。历史学的重要分支—艺术史也面临着甄别古代书画真伪的问题,在此起到重要作用的是以徐邦达、启功、傅熹年等先生为代表的"鉴定学派",他们继承了传统的鉴定方法并借鉴考古学的类型学对中国古代书画展开了大量的、系统的、科学的鉴定,还原了古代书画的作者和可靠年代。笔者通过对比大量的文献实例,证实了徐邦达的研究成果较大地影响着近三十年来的艺术史教科书。

主 题 词:顾颉刚 古史辨派 徐邦达 鉴定学派 文化尊严 

学科分类:060301[060301] 060203[060203] 06[历史学] 0602[0602] 0603[0603] 

D O I:10.16319/j.cnki.0452-7402.2010.06.001

馆 藏 号:203579994...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