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艺术创作中的“无为”与“无不为” 收藏
艺术创作中的“无为”与“无不为”

艺术创作中的“无为”与“无不为”

作     者:马士林 

作者机构:河南省长垣县第二高级中学 

出 版 物:《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 (Teaching & Research in Writing)

年 卷 期:2008年第2期

页      码:86-87页

摘      要:李白的诗为什么能广为流传?关键是他的人物模糊,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什么人物,什么年龄特征,什么籍贯,什么性别,都没有,所以无论什么人,只要有相似的情景,相似的思乡情绪,就都可以得到情感的共鸣。说到这里我们的小说描写手法就有些问题了,它总是那么具体化,所以可能有一些非常好的思乡篇章,就是因为它的太具体化,反而失去了更加广泛共鸣的心理基础。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文体发展规律的特点:文体总是向前发展的,但是一种文体在其得到一些优点时,也总是失去一些优点。

主 题 词:“无为” 艺术创作 无不为 年龄特征 描写手法 心理基础 文体 人物 

学科分类:01[哲学] 1304[艺术学-美术学类] 13[艺术学] 0101[哲学-哲学类] 010102[010102] 

馆 藏 号:203594171...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