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腓动脉穿支皮瓣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收藏
腓动脉穿支皮瓣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腓动脉穿支皮瓣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     者:陈雪松 徐永清 陈建明 马志显 吉丽 管力 张黎明 余晓军 何金顺 李小松 Chen Xuesong;Chen Jianming;Ji Li;Guan Li;Zhang Liming

作者机构:解放军第五十九医院创伤显微外科成都军区战创伤显微外科中心开远661600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 解放军第五十九医院彩超室开远661600 

出 版 物:《中华创伤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

年 卷 期:2014年第30卷第11期

页      码:1093-1096页

摘      要:目的 研究腓动脉皮穿支血流速度在形成穿支皮瓣前、后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技术测定38个腓动脉穿支皮瓣的供血皮穿支术前、术后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flow velocity,PSFV).从血流动力学角度探讨影响率与供血及皮瓣成活能力的相关因素,结合临床总结相应的皮瓣设计及手术要点.结果 皮瓣均全部成活,其供血皮穿支PSFV术前为(24.68± 15.15) cm/s,术后为(38.65±16.96) cm/s.其中游离移植共12个,术前、术后PSFV分别为(14.19±6.28) cm/s及(32.69±15.86) cm/s.带蒂移植共26个,术前PSFV为(29.52± 15.65) cm/s,术后为(41.40± 17.04.86) cm/s(P均<0.01),提示术后流速较术前显著增加.结论 (1)将血管蒂游离至根部并结扎所有无关分支有助于获得最大的皮穿支血流压及流速,增加皮瓣供血量;(2)从血流动力学角度解释了该皮瓣穿支经低阻力供血渠道远距离跨区供血现象(例如轴线上存在皮神经营养血管链).

主 题 词:软组织损伤 血流动力学 穿支皮瓣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类] 100210[100210] 10[医学] 

核心收录:

D O I:10.3760/cma.j.issn.1001-8050.2014.11.008

馆 藏 号:203628144...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