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移植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行为学变化(英文) 收藏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移植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行为学变化(英文)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移植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行为学变化(英文)

作     者:马学玲 王心蕊 江新梅 陈柏竹 李霞 刘亢丁 Ma Xue-ling;Wang Xin-rui;Jiang Xin-mei;Chen Bai-zhu;Li Xia;Liu Kang-ding

作者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吉林省长春市130021 吉林大学人兽共患病研究所人兽共患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省长春市130062 Division of Business and FinanceUtah University8600 Old Main HillLogan UtahUSA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470588)~~ 

出 版 物:《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ve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年 卷 期:2008年第12卷第3期

页      码:578-582页

摘      要: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已经应用到神经损伤修复领域,脑内立体定位移植和经血管移植均为其移植途径。目的:经立体定位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入大鼠脑梗死灶周边区,通过前肢不对称应用试验及姿势反射试验观察大鼠神经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材料:实验于2006-10/2007-04在吉林大学人兽共患病研究所,人兽共患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行。健康雄性Wistar大鼠由吉林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质量250~280g,清洁级,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方法:采用密度梯度分离法、贴壁筛选法体外培养扩增健康成人志愿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鉴定其免疫表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无血清DMEM组、模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每组10只。采用Longa等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正常对照组无任何处理,假手术组手术操作至暴露颈内外动脉后即缝合,其余处理同模型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立体定向移植:缺血90min再灌注后1h,采用立体定位仪取大鼠右侧大脑缺血周边区为移植点:前囟旁开3mm、尾侧1mm、深4mm。缓慢注入5μL经Brd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4×1011L-1)无血清培养基悬液于模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大鼠,模型+无血清DMEM组大鼠注射5μL无血清培养基,注射后留针5min,缓慢退针,防止液体随针道返流。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体内存活情况,并于移植后1,3,7,28d采用前肢不对称应用试验及姿势反射试验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以流式细胞仪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表型。②移植大鼠脑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存活情况。③大鼠行为学变化。结果:5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获得了高纯度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CD44、CD29均呈阳性,CD34、CD45、CD31均呈阴性。②模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脑缺血周边区聚集并存活。③模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大鼠行为学评分较其他各组降低明显(P<0.05),并随着细胞移植后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并且移植后7d行为学评分低于同组内其他时间点(P<0.01)。结论: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大鼠神经功能均有所恢复,但各组恢复情况明显不同,脑梗死周边区域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大鼠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各对照组。

主 题 词:骨髓祖代细胞 干细胞移植 大鼠 Wistar 缺血,脑 行为学 

学科分类:0710[理学-生物科学类] 0831[工学-公安技术类] 1007[医学-药学类] 0403[0403] 1002[医学-临床医学类] 07[理学] 1010[医学-医学技术类] 071007[071007] 0703[理学-化学类] 0836[0836] 

D O I:10.3321/j.issn:1673-8225.2008.03.013

馆 藏 号:203634713...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