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响应面法优化副溶血性弧菌增菌培养基 收藏
响应面法优化副溶血性弧菌增菌培养基

响应面法优化副溶血性弧菌增菌培养基

作     者:刘雪飞 李玉娇 李秀霞 李颖畅 夏文水 孙秀兰 励建荣 LIU Xue-fei;LI Yu-jiao;LI Xiu-xia;LI Ying-chang;XIA Wen-shui;SUN Xiu-lan;LI Jian-rong

作者机构:渤海大学食品科学研究院辽宁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辽宁锦州121013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31471639)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No:2012BAD29B06) 辽宁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No:LNSAKF2011031) 

出 版 物:《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Boha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 卷 期:2014年第35卷第4期

页      码:385-393页

摘      要: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是我国食源性疾病的首要致病因素,是海产品上市前的必检微生物.某种意义上讲,检测的增菌时间决定了海产品的质量安全性和市场价值.为缩短增菌时间,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Vp培养条件和增菌培养基.单因素分析确定最适于Vp(ATCC 17802)生长的温度、氧浓度和培养方式分别为37℃、透气胶塞和摇床培养.以混合蛋白胨、牛肉膏、Na Cl为主要影响因素,利用Design-Expert 8.0软件的BoxBehnken设计进行增菌培养基优化,得到的二次回归方程具有很高的拟合性,优化的培养基配方为:酪蛋白胨6.75 g/L、胰蛋白胨3.25 g/L、牛肉膏4.76 g/L、Na Cl 36.75 g/L.利用优化培养基对模型进行验证,培养12 h的Vp菌体密度可达模型最大预测值的98.77%,说明获得的模型可以对ATCC17802的生长动态进行预测和分析.

主 题 词:副溶血性弧菌 响应面法 增菌培养基 

学科分类:0710[理学-生物科学类] 1007[医学-药学类] 100705[100705] 07[理学] 071005[071005] 10[医学] 

D O I:10.13831/j.cnki.issn.1673-0569.2014.04.014

馆 藏 号:203649052...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