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音乐与公共外交:中美建交前后的一段“音乐外交”史实 收藏
音乐与公共外交:中美建交前后的一段“音乐外交”史实

音乐与公共外交:中美建交前后的一段“音乐外交”史实

作     者:郭惠民 

作者机构:国际关系学院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学术工作委员会 

出 版 物:《国际公关》 (PR Magazine)

年 卷 期:2019年第2期

页      码:68-70页

摘      要:公共外交是当代国际关系和外交里的一个新领域,公共外交与官方外交的并存及其结合构建了现代外交的完整景观。近三十年来,因工作关系,我长期在中国曾经驻外的一些老大使身边,深受他们的言传教诲。他们告诉我,实际上外交官大使原意为传递信息的使者,在官方外交、公共外交之前就有了民间外交或更早的人文交流,以人文为渠道的往来,增进了各国各民族的理解和友谊。曾琳智老师新著《枪炮或玫瑰:公共外交中的音乐》探讨外交中音乐的作用,并将其概括为“政治先锋”和“观念大使”、“身份标识”和“文化桥梁”,即“枪炮论”和“玫瑰论”。前者用于试探政治意图,开启善意对话,软化敌对情绪,后者用于塑造国家形象,加强文化认同,增加彼此信任,颇有学术新意。但因“枪炮论”的历史梳理实证多聚焦在美苏冷战期间,故一些结论对音乐作为斗争性的“武器”色彩较浓,偏某种程式化的“政治正确”,更贴近官方外交,由此可能弱化了“玫瑰论”中音乐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探寻、对人类美好生活的追求这样更适合公共外交的普遍价值。看来理论抽象的概念远难以呈现音乐艺术的精彩。相比较而言,在当今和平与发展为世界主流,中国领导人倡导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新一轮全球化的背景下,曾老师这部专著在结尾部分探讨音乐观念的模糊性、审美性与政治权力之间的张力,寻求现代外交尤其是人文外交中音乐外交的潜力和模式,这似乎更具开放性的创新意义和价值体现。

主 题 词:小泽征尔 费城交响乐团 《二泉映月》 

学科分类:06[历史学] 060207[060207] 0602[0602] 

D O I:10.16645/j.cnki.cn11-5281/c.2019.02.025

馆 藏 号:203667371...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