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蒙古族儿童民歌的分类、社会功能与审美内涵 收藏
蒙古族儿童民歌的分类、社会功能与审美内涵

蒙古族儿童民歌的分类、社会功能与审美内涵

作     者:乌兰杰 Wu Lanjie

作者机构:中央民族大学 

出 版 物:《中国音乐学》 (Musicology in China)

年 卷 期:2019年第2期

页      码:41-59页

摘      要:本文对蒙古族儿童民歌进行详细分类,并对儿童民歌的艺术特色、社会功能和审美理念进行探讨。同时,对蒙古族儿童民歌进行比较分析,对照民歌谱例,寻找出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民歌曲调的内在联系。蒙古族是古老的游牧民族,世代"逐水草而居",辗转游牧于大自然的怀抱里。根据音乐界已形成的共识,蒙古族民歌包括十大类别:赞歌、颂歌、宴歌、酒歌、思乡曲、婚礼歌、情歌、叙事歌、儿童民歌、宗教歌曲。蒙古族儿童民歌常见题材包括:摇篮曲、拟兽歌、游戏歌、仪式歌、益智歌、训诫歌和叙事歌。儿童民歌是孩子们的心灵之窗:襁褓中安睡的婴儿,聆听母亲吟唱的《摇篮曲》;四五岁的儿童心智初开,开始学唱儿歌童谣;学龄儿童则背起书包,歌唱《上学歌》《尊师歌》。儿歌童谣的编创者和演唱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大体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母亲编创演唱的儿童民歌和各类仪式歌曲;二是儿童自己编创和演唱的儿童民歌;三是说书艺人或民间歌手编唱的叙事民歌,专门表现儿童生活题材。儿歌形式相对简单,但不等于简陋;内容比较单纯,也并不等于单调。从一百多首儿童民歌情况来看,许多歌曲艺术质量很高,累累如贯珠,可以列入经典民歌行列。蒙古族民歌的美学本质可以概括为:生命的艺术、生态的艺术、生活的艺术。从音乐美学角度来说,蒙古族儿童民歌的核心理念可以概括为三个字:生命力。

主 题 词:蒙古族儿童民歌 民歌分类 社会功能 审美内涵 

学科分类:030405[030405] 0304[法学-民族学类] 03[法学] 

核心收录:

D O I:10.14113/j.cnki.cn11-1316/j.2019.02.011

馆 藏 号:203668491...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