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新型可分级弥漫性轴索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收藏
新型可分级弥漫性轴索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新型可分级弥漫性轴索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作     者:代俊喜 张锦程 杨标 楚胜华 马延斌 DAI Jun-xi;ZHANG Jin-cheng;YANG Biao;CHU Sheng-hua;MA Yan-bin

作者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上海201900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上海200032 

基  金:上海交通大学“医工(理)交叉研究基金(No.YG2015MS25)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基金项目(No.syz2015-015) 

出 版 物:《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Neural Injury and Functional Reconstruction)

年 卷 期:2019年第14卷第5期

页      码:217-220,224页

摘      要:目的:研制一种联合直线加速及旋转加速损伤的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致伤装置,通过设置不同的机械参数复制出不同损伤级别的DAI。方法:36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及损伤组(30只),其中损伤组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亚组,每亚组各10只。采用自行设计的重物打击联合旋转加减速致伤的装置,三亚组分别使用不同的致伤参数(即打击棒质量、高度及旋转角度分别为:轻度亚组50 g×60 cm/22.5°、中度亚组100 g×60 cm/45°、重度亚组150 g×60 cm/90°),并于伤后24 h处死,行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及神经微丝(NF-200)免疫组化染色,以观测神经轴索的损伤特征,同时观察各组小鼠伤后行为学改变。结果:损伤组的神经反射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延长,且重度亚组耗时最长,中度亚组次之,轻度亚组最短。伤后24h各组小鼠死亡率依次为:对照组0%,轻度亚组0%,中度亚组10%,重度亚组30%。APP和NF-200免疫组化染色呈不同程度阳性结果;重度亚组阳性结果最明显,有大量的神经组织肿胀和轴索损伤阳性染色特征等;轻度亚组仅有少量点状脑出血,各轴索损伤阳性结果较少出现;中度亚组可发现上述DAI形态学特征但没有重度亚组明显。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一种联合直线加速及旋转加速损伤的DAI机械装置,通过设置不同的机械参数可复制出不同损伤级别的DAI小鼠;该装置操作简单、重复性强、稳定性好。

主 题 词:弥漫性轴索损伤 动物模型 淀粉样前体蛋白 神经微丝 

学科分类:0710[理学-生物科学类] 1002[医学-临床医学类] 07[理学] 071006[071006] 100204[100204] 10[医学] 

D O I:10.16780/j.cnki.sjssgncj.2019.05.001

馆 藏 号:203673275...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