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论秦岭的农村题材小说 收藏
论秦岭的农村题材小说

论秦岭的农村题材小说

作     者:刘卫东 

作者机构: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天津300387 

出 版 物:《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16年第43卷第2期

页      码:138-142页

摘      要:在20世纪中国小说史上,乡土题材一直是重中之重。其写作观念既有峻急的国民性批判,也有对乡土生活与道德伦理的深情留恋,更有在1949年之后日渐成为主流的乡土革命叙事。至1980年代,冯幺爸挺起的腰杆与陈奂生渐渐鼓起的腰包无不散射出阴霾散尽、晨曦初露时的乐观与豪迈。1990年代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农村、农民以及承载着特定文化伦理的乡土世界,仍然无法改变物质困苦、精神困顿、文化错位等诸多困境,始终处于被关怀、被悲悯的境地。这一历史背景中,小说家秦岭的创作因其善于把握关乎农村、农民生存问题的症结,以及强烈的历史批判与现实批判意识,已经引起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他的《皇粮钟》《杀威棒》《借命时代的家乡》等创作已经广为播传,数十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小说月报》选栽,不断入选各种“年度最佳小说”、“小说排行榜”。本期刊出一组研究笔谈:刘卫东教授的文章,将秦岭的创作放置在宏阔的文学史背景中,思想剖析与艺术分析相结合,在思想评析中指出其小说具有“轻喜剧”、权力视角、善于呈现人物尴尬“困境”等艺术特点。隋华臣博士的文章,紧紧把握住秦岭对“借命”关系的发现,从历史、现实、权力三个层面,对这种扭曲的人际关系、利益关系、权力关系进行了充分而全面得展露。张慎博士致力于秦岭对农村赋税、教育等问题的历史反思和制度拷问,也对其“人性乌托邦”提出了商榷。三篇文章对秦岭乡土小说的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都为研究秦岭的乡土小说、研究新世纪乡土小说创作提供了独特的见解。

主 题 词:农村题材小说 叙事主体 矛盾纠葛 轻喜剧 中国经验 拓展过程 乡土小说 乡土世界 乡村政治 中短篇小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 05[文学] 050106[050106] 

核心收录:

D O I:10.16366/j.cnki.1000-2359.2016.02.027

馆 藏 号:203674934...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