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不同部位口腔鳞癌的延迟诊断分析 收藏
不同部位口腔鳞癌的延迟诊断分析

不同部位口腔鳞癌的延迟诊断分析

作     者:徐韬 王佃灿 单小峰 蔡志刚 XU Tao;WANG Dian-can;SHAN Xiao-feng;CAI Zhi-gang

作者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出 版 物:《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Health Sciences)

年 卷 期:2019年第51卷第4期

页      码:748-752页

摘      要:目的:通过科学设计的调查表,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患者的延迟诊断情况进行临床调查,从而辨别影响口腔鳞癌患者患源性延迟的影响因素以及延迟特点。方法:共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的原发口腔鳞癌患者514例,包括334例男性和180例女性,男女构成比例为1.85 ∶ 1,年龄21~89岁,中位年龄57.6岁。发病部位按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10分为唇、颊、牙龈、磨牙后区、腭、口底、舌及口咽部共8个部位,年龄分组以10年为分隔,教育程度分为未受教育、初级教育水平(高中以下学历)和高级教育水平(高中及以上学历),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以18 kg/m^2 和25 kg/m^2 为界分为3个等级,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估患者术前的疼痛情况。对患者进行详细的问卷调查以了解其延迟诊断的可能因素和特点,并运用SPSS 18.0软件,采用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来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口腔鳞癌发生的部位按延迟时间长短排序依次为唇部(6.1个月)、颊部(4.1个月)、口底(3.9个月)、舌部(3.6个月)、口咽部(2.9个月)、磨牙后区(2.7个月)、腭部(2.4个月)、牙龈(2.4个月),不同部位间延迟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48);不同性别、教育程度、疼痛、吸烟、饮酒、疼痛程度间延迟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所在部位与延迟诊断具有相关性,唇部是最容易发生延迟诊断的口腔部位,对于唇明显变大的肿物,应建议患者及时就诊,同时接诊医师尽早采取合适的诊断方法。

主 题 词:肿瘤,鳞状细胞 延迟诊断 口腔肿瘤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类] 100214[100214] 10[医学] 

核心收录:

D O I:10.19723/j.issn.1671-167X.2019.04.027

馆 藏 号:203695916...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