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武汉市文化遗产的社会记忆演化特征——以文物保护单位为例 收藏
武汉市文化遗产的社会记忆演化特征——以文物保护单位为例

武汉市文化遗产的社会记忆演化特征——以文物保护单位为例

作     者:胡娟 朱琳 唐昭沛 甘依霖 HU Juan;ZHU Lin;TANG Zhaopei;GAN Yilin

作者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地理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中国湖北武汉430079 华中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湖北武汉430079 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湖北武汉430079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江苏南京210008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01147) 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01617) 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CCNU16JCZX09) 青年团队项目(CCNU19TD002) 

出 版 物:《经济地理》 (Economic Geography)

年 卷 期:2019年第39卷第7期

页      码:225-232页

摘      要:从社会记忆的维度,对武汉市283处文物保护单位构建“士农工商兵”的分类体系,并梳理其时间演变和空间结构特征,发现:①时间上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化类型表现出由单一走向丰富的基本特性,可基本分为“远古—六朝”、“隋唐至今”的两大阶段,总体表现为“生存文化—手工文化—学士文化—本土商贸文化—机械文化—军事纪念文化”的过渡特征。②空间上呈现出从分散到集中,由外围城区向中心城区聚集的特征;总体形成“两轴—四斑—两圈层”的空间分布体系。这种社会记忆的演化特征体现了占社会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特征的变化,以及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这说明社会记忆的演化,受到社会群体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直接影响,主流生产力决定社会记忆的构建。

主 题 词:文化遗产 文物保护单位 社会记忆 文化圈层 社会劳动分工 楚文化 

学科分类: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财政学类] 020202[020202] 

核心收录:

D O I:10.15957/j.cnki.jjdl.2019.07.025

馆 藏 号:203702970...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