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微生物非培养鉴定技术在临床标本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收藏
微生物非培养鉴定技术在临床标本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微生物非培养鉴定技术在临床标本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作     者:张卓然 高鹏 李琳 周世航 詹銮峰 ZHANG Zhuo-ran;GAO Peng;LI Lin;ZHOU Shi-hang;ZHAN Luan-feng

作者机构:大连医科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辽宁大连116044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辽宁大连116023 大连市妇产科医院辽宁大连116033 大连市红十字血液中心辽宁大连116001 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福州350001 

出 版 物:《微生物学杂志》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年 卷 期:2009年第29卷第3期

页      码:18-24页

摘      要: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仍以微生物的分离培养作为"金标准",但能培养成功的仅为少数。绕过分离培养环节,以微生物rRNA/rDNA基因作为种属鉴别序列,设计通用引物(universal primer,up),用PCR扩增标本中微生物的16S rRNA或16S~23S rRNA序列,通过毛细管电泳(CE)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筛选基因的点突变以达到快速鉴定微生物(到属和种)。用PCR-CE-SSCP和PCR-CE-RFLP分析系统检测了呼吸道、消化道、女性生殖道标本中感染的病原菌;用PCR-CE-SSCP系统检测了男性泌尿道溶脲脲原体两个生物群。建立PCR-CE-RFLP分析系统,用非培养法鉴定技术检测脓汁、肠道和泌尿生殖道标本,检测并鉴定了临床标本中的多种病原菌;对人体肠道菌群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用该法可协助腹泻的病原学诊断;检测生殖道常见的致病菌;用PCR-CE-SSCP系统建立了检测溶脲脲原体两个生物群的方法。微生物的非培养鉴定技术比传统方法缩短20h,为临床感染症的诊断提供快速、准确的依据。结果可见,利用16S~23S rRNA间区基因PCR-CE-RFLP和PCR-CE-SSCP系统可以达到对临床常见病原菌的快速种属鉴定,比传统的细菌培养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的优点,可用于临床感染症的病原学诊断。微生物的非培养鉴定技术将替代培养法而成为病原学诊断新的金标准。

主 题 词:快速诊断 微生物非培养法鉴定技术 16S rDNA PCR—CE—SSCP PCR—CE—RFLP 

学科分类:0710[理学-生物科学类] 1007[医学-药学类] 100705[100705] 07[理学] 071005[071005] 10[医学] 

D O I:10.3969/j.issn.1005-7021.2009.03.004

馆 藏 号:203810133...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