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的县域农村居民点体系重构研究——以重庆市长寿区为例 收藏
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的县域农村居民点体系重构研究——以重庆市长寿区为例

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的县域农村居民点体系重构研究——以重庆市长寿区为例

作     者:潘菲 杨庆媛 樊天相 冯应斌 PAN Fei;YANG Qing-yuan;FAN Tian-xiang;FENG Ying-bin

作者机构: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5 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广西南宁530012 成都大学人事处四川成都610106 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贵州贵阳550004 

基  金: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内陆开放区农村土地整治关键技术研究"(201311006-4) 

出 版 物:《中国土地科学》 (China Land Science)

年 卷 期:2015年第29卷第8期

页      码:89-96,F0003页

摘      要:研究目的:以空间相互作用为着眼点,结合"居住场势"评价,对重庆市长寿区农村居民点体系进行重构,以期为科学开展农村居民点规划和综合整治提供依据。研究方法:运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测算农村居民点与最近城镇之间的作用引力,从外部环境和经济发展两方面选取指标建立"居住场势"指标体系,评价农村居民点的发展实力。研究结果:(1)长寿区223个农村居民点的引力值介于0.21—52.32,运用Natural breaks方法将农村居民点划分为16个就地城镇化型农村居民点和207个非城镇化型农村居民点;(2)以207个非城镇化型农村居民点的"居住场势"值进行聚类分析,依此构建县域"中心村—基层村—迁并村"3级农村居民点体系,研究结果符合长寿区农村居民点的发展规律。研究结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较好地揭示了城镇—农村居民点这一层次结构中各要素间的联系,是从空间结构优化这一角度拓宽了农村居民点体系重构的思路。

主 题 词:土地整治 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居住场势 农村居民点体系 重构 

学科分类:08[工学] 09[农学] 0903[农学-动物生产类] 083306[083306] 0833[0833] 

核心收录:

D O I:10.13708/j.cnki.cn11-2640.2015.08.012

馆 藏 号:203819979...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