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新时期诗歌艺术形态的转换与变形 收藏
新时期诗歌艺术形态的转换与变形

新时期诗歌艺术形态的转换与变形

作     者:曾艳兵 

作者机构:青岛大学中文系 

出 版 物:《求是学刊》 (Seeking Truth)

年 卷 期:1994年第21卷第6期

页      码:74-77页

摘      要:新时期诗歌艺术形态的转换与变形是从“朦胧诗”的出现开始的。天安门诗歌运动以及粉粹“四人帮”后出现的一大批以揭露和批判“四人帮”,缅怀和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内容的作品大抵都是遵循传统的艺术形态的。这时诗歌履行的仍然是“炸弹和旗帜”的使命,注重诗歌的倾向性、战斗性、群众性。这同“文革”时期的诗歌除了在内容上截然不同或完全对立之外,在艺术形态上似乎仍属于同一传统。即使有的学者认为“文革”文艺属于古典主义范畴,新时期文学属于现实主义,但古典王义与现实主义仍然是一脉相承的,只是前者更强调绝对理性、“高、大、全”英雄以及程式化和模式化。他们二者都认为,诗歌的神圣职责就是反映现实和干预现实,虽然他们对现实的理解与概定完全不同。1980年前后“股俄诗”的出现,开始了对传统诗歌艺术形态的超越性变革。“源俄诗”的“橡俄”包括两个方面的意义:在内容方面,这批“橡俄诗”作者在经历了10年动乱之后带着被伤害了的浓重的怨愤和茫然的失落感在追求与寻找,他们已不再相信诗歌的职能和目的就是直接配合某项政治运动或方针政策,发挥引导人民、教育人民的作用。请听听北岛的“回答”:告诉你吧,世界我——一不——相——信!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

主 题 词:艺术形态 “新生代”诗人 新时期诗歌 象征主义诗歌 天安门诗歌 “垮掉的一代” 现实主义 主体意识 “垮掉” 未来主义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 05[文学] 

核心收录:

D O I:10.19667/j.cnki.cn23-1070/c.1994.06.017

馆 藏 号:203823485...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