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钩椎关节应用解剖测量及辅助钩椎关节融合器参数设计 收藏
钩椎关节应用解剖测量及辅助钩椎关节融合器参数设计

钩椎关节应用解剖测量及辅助钩椎关节融合器参数设计

作     者:杨毅 刘浩 吴廷奎 胡凌云 陈林 戎鑫 马立泰 孟阳 YANG Yi;LIU Hao;WU Tingkui;HU Lingyun;CHEN Lin;RONG Xin;MA Litai;MENG Yang

作者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 

基  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学科卓越发展1·3·5工程项目(ZYJC18029) 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2018SZ0042) 中国博士后基金第11批特别资助(2018T110979) 

出 版 物:《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年 卷 期:2019年第33卷第12期

页      码:1491-1497页

摘      要:目的利用CT三维重建技术对钩椎关节区域进行应用解剖测量研究,并辅助钩椎关节融合器参数设计。方法通过病历与影像系统筛选,纳入符合选择标准的60例患者颈椎CT扫描数据,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39~60岁。将DICOM格式原始数据导入Mimics19.0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测量C3~C7双侧钩突高、钩突基底宽、钩突基底长、钩椎关节椎间孔部移行距离,C3~C7钩椎关节前缘间距、钩椎关节后缘间距,以及C2、3~C6、7钩椎关节间隙高度、椎间隙中心高度、椎间隙前后径。将上述测量结果用SPSS22.0统计软件计算均值、标准差、最小值和最大值,用于辅助钩椎关节融合器参数设计。结果 C3~C7各椎体钩突高、钩突基底宽、钩突基底长、钩椎关节椎间孔部移行距离以及C2、3~C6、7钩椎关节间隙高度左右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钩椎关节间隙高度男女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C3~C7各椎体钩椎关节前缘间距均显著大于钩椎关节后缘间距(P<0.05),钩椎关节向后呈内聚形状。各节段椎间隙中心高度男性高于女性,但仅C2、3和C5、6节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节段椎间隙前后径男性均显著大于女性(P<0.05)。椎间隙中心高度为(4.94±0.49) mm (3.81~5.90 mm),椎间隙前后径为(15.78±1.23) mm (12.94~18.85 mm),钩椎关节前缘间距为(17.19±2.39) mm (13.39~24.63 mm),钩椎关节后缘间距为(10.84±2.12) mm (7.19~16.64 mm)。根据上述测量结果设计钩椎关节融合器体部高度为5、6、7、8 mm 4种规格,深度为12、13、14、15、16 mm 5种规格,宽度为14~18 mm;两翼设计为弧形且宽2、3 mm两种规格。结论不同节段钩椎关节解剖测量指标存在一定差异,基于解剖研究测量结果设计的钩椎关节融合器规格能够满足不同患者需求。

主 题 词:钩椎关节 融合器 解剖测量 CT三维重建 颈椎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类] 100210[100210] 10[医学] 

核心收录:

D O I:10.7507/1002-1892.201904073

馆 藏 号:203824247...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