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Ag掺杂HgS量子点:一种pH调谐的近红外Ⅱ区荧光纳米探针 收藏
Ag掺杂HgS量子点:一种pH调谐的近红外Ⅱ区荧光纳米探针

Ag掺杂HgS量子点:一种pH调谐的近红外Ⅱ区荧光纳米探针

作     者:王君诚 杨菲菲 高冠斌 孙涛垒 WANG Jun-Cheng;YANG Fei-Fei;GAO Guan-Bin;SUN Tao-Lei

作者机构: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0 武汉理工大学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学院武汉430070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805218,51873168,51533007,21975191)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8CFA002,2018CFB348) 

出 版 物:《无机材料学报》 (Journal of Inorganic Materials)

年 卷 期:2019年第34卷第11期

页      码:1156-1160,I0001,I0002页

摘      要:近红外荧光特别是近红外Ⅱ区(1000~1700nm)荧光在生物体内具有高组织渗透率、高时空分辨率、低背景荧光干扰和低光损伤的特点,因此发展水溶性与生物相容性良好、量子产率高的长波段近红外荧光探针意义重大。本研究制备了不同荧光发射的Ag掺杂HgS量子点(HgAgS量子点)。在不同pH溶液中制备的HgAgS量子点荧光发射峰位于近红外Ⅱ区,且呈现规律性变化;随pH的增大,HgAgS量子点荧光发射峰先红移而后蓝移,发射波长在pH 6时达到最大1110 nm;原子吸收光谱表明在不同pH溶液中制备的HgAgS量子点, Ag的掺杂量(Ag/Hg比值)呈现出与荧光发射峰相同的规律性变化,证明通过pH调控Ag的掺杂量从而调谐荧光发射峰的位置。HgAgS量子点的量子产率随pH先增加后降低,在pH 7时达到最大13.23%(λem=1100nm)。细胞毒性实验表明Ag的掺杂量对HgAgS量子点的细胞毒性无明显影响,在1~50μg/L浓度范围内均无明显细胞毒性。本研究结果不仅为体内进行近红外荧光成像提供了基础研究数据,而且为荧光纳米探针的设计与制备提出了新的见解。

主 题 词:近红外Ⅱ区荧光 HgAgS量子点 pH调谐 热注射法 

学科分类:08[工学] 0805[工学-能源动力学] 080502[080502] 

核心收录:

D O I:10.15541/jim20190031

馆 藏 号:203825466...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