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大豆杂种产量的主-微位点组遗传分析 收藏
大豆杂种产量的主-微位点组遗传分析

大豆杂种产量的主-微位点组遗传分析

作     者:杨加银 贺建波 管荣展 杨守萍 盖钧镒 YANG Jia-Yin;HE Jian-Bo;GUAN Rong-Zhan;YANG Shou-Ping;GAI Jun-Yi

作者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5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省环洪泽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准安223001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6CB1017,2009CB1184,2010CB1259)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06AA1001,2009AA10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671266)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13B05-7)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项目(B08025)资助 

出 版 物:《作物学报》 (Acta Agronomica Sinica)

年 卷 期:2010年第36卷第9期

页      码:1468-1475页

摘      要:选用来源于中国黄淮和美国的熟期组II~IV的8个大豆品种,按Griffing方法II设计,配成36个双列杂交组合(28个杂种组合+8个亲本)于2003—2005年进行田间试验。应用基于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的主-微位点组分析法,解析8个大豆亲本产量的主、微位点组遗传构成及其效应,估计主、微位点组对产量杂种优势的贡献。结果表明,8个大豆亲本间产量由6个主位点组加微位点组控制,主位点组、微位点组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75.98%和10.81%。6个主位点组加性效应(aJ)分别为140.10、259.65、1.95、151.35、?32.70和45.00kghm-2,显性效应(dJ)分别为177.15、314.25、105.75、75.90、242.85和171.00kghm-2。杂种遗传构成包括主位点组杂合显性效应、主位点组纯合加性效应、微位点组杂合显性效应和微位点组纯合加性效应4部分,相对重要性依次递减,以显性效应为主,加性效应为辅。亲本间主、微位点组及其遗传效应的解析阐释了各杂种组合的遗传特点,还提供了进一步挖掘遗传潜力进行优势改良的基础。

主 题 词:大豆 产量 杂种优势 主-微位点组 加性效应 显性效应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1[农学-植物生产类] 

核心收录:

D O I:10.3724/SP.J.1006.2010.01468

馆 藏 号:203834600...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