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T细胞的调节作用 收藏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T细胞的调节作用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T细胞的调节作用

作     者:陈新 华建媛 石庆之 Chen Xin;Hua Jian-yuan;Shi Qing-zhi

作者机构: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江西省南昌市330006 

出 版 物:《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ve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年 卷 期:2009年第13卷第40期

页      码:7908-7912页

摘      要: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降低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体外细胞学对比观察,病例来自2007-09/2008-11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实验于2007-09/2008-11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研究所完成。对象/材料:选择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初诊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22例,其中重型再障6例,男3例,女3例,中位年龄38(16~68)岁;慢性再障16例,男9例,女7例,中位年龄41(25~59)岁。另获取临床正常剖宫产之足月健康胎儿脐带,用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从人脐带中提取并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中分离T淋巴细胞;将两者共培养,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单独培养T淋巴细胞,细胞密度1×105/孔;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按1×105/孔,0.5×105/孔﹑0.1×105/孔、0.05×105/孔不同密度接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实验组:T淋巴细胞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按不同比例1∶1﹑1∶0.5、1∶0.1﹑1∶0.05接种于培养基内。主要观察指标: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不同细胞浓度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淋巴细胞的抑制率;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CD4+/CD8+的变化;采用ELISA法测定上清液中造血负调控因子细胞介素2、γ-干扰素的水平。结果:①用贴壁法培养至第2代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长梭形的典型改变,表面分子检测显示高表达CD166、CD29、CD54,低表达CD13、CD34、CD45,经体外诱导可分化为脂肪细胞。②实验组中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淋巴细胞比例分别为1∶1、0.5∶1、0.1∶1时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抑制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56.2±12.1)%、(43.7±10.4)%、(28.6±8.9)%,1∶1组抑制作用最强。③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能够调整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倒置的CD4+/CD8+比例,抑制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造血负调控因子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分泌水平。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淋巴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这种作用依赖于间充质干细胞数量。

主 题 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再生障碍性贫血 T淋巴细胞 免疫调节 

学科分类:0710[理学-生物科学类] 07[理学] 071007[071007] 

D O I:10.3969/j.issn.1673-8225.2009.40.021

馆 藏 号:203880814...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