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土地利用方式对湖泊洲滩湿地植物生物量的影响——以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 收藏
土地利用方式对湖泊洲滩湿地植物生物量的影响——以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土地利用方式对湖泊洲滩湿地植物生物量的影响——以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作     者:彭玲莉 亢丹 鄢郭馨 杨凌帆 曾伟坤 雷霆 PENG Lingli;KANG Dan;YAN Guoxin;YANG Lingfan;ZENG Weikun;LEI Ting

作者机构: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 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蒋家嘴分局湖南常德415000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的设计与评估技术”(2018YFC0507200) 

出 版 物:《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

年 卷 期:2020年第40卷第1期

页      码:123-130,159页

摘      要:【目的】为了解土地利用方式对西洞庭湖洲滩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探索土壤含水率和物种丰富度在湿地恢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而为今后西洞庭湖湿地恢复工程提供指导。【方法】于2015年冬季通过收割法和生物量模型对杨树种植区域、退林还湿区域、天然洲滩这3个区域间的土壤含水率、物种丰富度和植物地上生物量差异及土壤含水率和物种丰富度与地上生物量相关性进行了初步探究。【结果】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洲滩土壤含水率与物种丰富度差异显著;天然洲滩土壤含水率最高,退林还湿区最低,杨树种植区和退林还湿区物种丰富度高于天然洲滩。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洲滩植被地上生物量差异显著;杨树林种植区的植物地上生物量高于天然洲滩,而退林还湿区与天然洲滩无差异;草本植物地上生物量呈现出天然洲滩区最高、杨树林种植区最低的规律。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含水率与草本植物地上生物量呈正相关,物种丰富度与草本植物地上生物量呈负相关。【结论】利用和恢复工程对洲滩湿地土壤含水率和物种丰富度存在影响;土地利用方式对洲滩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存在影响;土壤含水率和物种丰富度对于修复退化湿地及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后续退林还湿工程开展可考虑人为增加土壤含水率以及移植苔草等优势物种等人工辅助措施,以促进退林还湿区域向天然洲滩湿地的演替。

主 题 词:地上生物量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含水率 西洞庭湖 退林还湿工程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3[农学-动物生产类] 

核心收录:

D O I:10.14067/j.cnki.1673-923x.2020.01.015

馆 藏 号:203880853...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