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中医“肾虚”概念的文化心理学分析 收藏
中医“肾虚”概念的文化心理学分析

中医“肾虚”概念的文化心理学分析

作     者:马进疆 邱鸿钟 梁瑞琼 Jinjiang;Qiu Hongzhong;Liang Ruiqiong

作者机构:贵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基  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地方政府落实发展中医药责任相关政策措施评估”(GZY-FJS-2018-029) 

出 版 物:《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年 卷 期:2019年第19卷第6期

页      码:453-455页

摘      要:从中西医对肾脏功能认识差异的比较入手,分析中国古代有关肾的造字、民俗、神话、艺术等作品中的文化象征意义,认为中医有关“肾—精—性—耳”是一个与性文化相关的隐喻系统,“补肾”不只是药物或食疗,而且具有文化心理学的喻意。并对“补肾”文化隐喻系统产生原因的可能性进行了解释分析,认为受古人解剖知识的局限、原逻辑思维的延续、性态度内在矛盾的影响。

主 题 词:肾虚 性文化 文化心理学 

学科分类:100506[100506]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类] 1005[医学-中医学类] 10[医学] 100602[100602] 

D O I:10.7655/NYDXBSS20190606

馆 藏 号:203884202...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