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释“兴” 收藏
释“兴”

释“兴”

作     者:丁志鹏 

作者机构: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出 版 物:《美与时代(美学)(下)》 (Aesthetics)

年 卷 期:2011年第11期

页      码:42-43页

摘      要:中国古代诗歌有赋、比、兴等修辞手法。"兴"在文学研究中是一个很难解释清楚的概念,从《毛诗》到刘勰的《文心雕龙》,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兴"没有发展为独立的隐喻形象,其作用也没有独立出来,但是它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不仅表现在中国传统文学中,而且在其他艺术门类中也得到了体现。"兴"这个概念表明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独特性,它类似于佛、道哲学中的"空"、"无",后来在禅宗公案得到体现。笔者对此做一个简单的梳理,尤其说明的是"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主 题 词:“兴”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哲学 中国古代诗歌 《文心雕龙》 中国传统文学 修辞手法 文学研究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 05[文学] 

D O I:10.3969/j.issn.1003-2592-B.2011.11.012

馆 藏 号:203903598...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